牙齒敏感 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,往往是各種牙齒疾病共有的一種表現。當牙齒遭遇溫度(冷、熱)、化學物(酸、甜)或者机械作用(刷牙,咬硬物等),突然產生異常酸痛的感覺,刺激去除后,癥狀立即消失。
其發作特點為發作迅速、疼痛尖銳、時間短暫,發病的高峰年齡在40歲左右。
患者往往會在講話、吹到冷風或者吃東西時不小心咬到牙齒的某一點而引發疼痛,過一會兒就會緩解。
凡是會導致牙齒表面釉質完整性遭到破壞,如磨耗(經常咬硬物及夜磨牙)、外傷引起的牙折斷、長期刷牙不當引起的牙頸部楔狀缺損、齲齒及牙齦萎縮導致牙根暴露等都可能是導致牙齒敏感的 “罪魁禍首” 。
牙齒表面有黑褐色改變,或有失去光澤的白堊色斑點,或兩牙相鄰處有變暗的黑暈,這些都是蟲牙的早期表現,需儘早治療,以免牙洞越來越大,傷害到牙神經。
①紅腫性牙痛:俗稱風火牙痛,痛點主要為牙齦,連張口都困難。
②蛀牙引起的牙痛:牙齒在接觸糖、蛋、奶和冷熱刺激時表現出異常敏感,發作起來鑽骨地痛,就是俗語中講的“牙疼不是病,疼起來要人命”。
③敏感性牙痛:牙齒長期肩負咀嚼食物的功能,最外面的牙釉質被磨損,第二層牙本質暴露,牙本質中有神經末梢,受到冷熱或者机械刺激時,就可感到酸痛。
每個人都有 塞牙 的經歷,但是,因此去就醫的人卻很少。食物嵌塞的患者會有兩牙間發脹、隱痛、牙齦出血、口臭等癥狀。
塞牙 也是多疾病的徵兆,如蟲牙、牙齒過度磨耗、牙齒錯位、牙周炎等。
牙齦出血 是口腔科常見的癥狀之一,是指牙齦自發性的或者由於輕微刺激引起的少量流血。
輕者表現 為僅在吮吸、刷牙、咀嚼較硬食物時唾液中帶有血絲。
重者 表現在牙齦受到輕微刺激時即出血較多,如刷牙出血、進食出血、自發岀血,與此同時,牙齦顏色可能呈現鮮紅色或暗紅色,質地變得鬆軟腫脹,可能伴有退縮的現象。
這些一般為牙周炎的表現,可根據牙醫的建議,選擇洗牙及其他後續治療。
牙齒不齊又稱錯頜畸形, 是指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先天因素或者環境影響,如疾病、口腔不良習慣、換牙異常等導致的牙齒、頜骨及顱面的畸形。
通常表現 為牙齒擁擠,牙列疏鬆,“齙牙”“地包天”等,可引起咀嚼及發音困難,妨礙面部美觀,嚴重者對其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。
這四顆第三磨牙一般在20歲左右開始萌出,此時的人生理、心理發育接近成熟,於是被看作是“智慧到來”的象徵,故稱它為“智齒”。
有的人20歲之前生長,有的人40多歲才長,有的人終生不長,這都是正常的。如果智齒長到一半就不再長,這種情況就稱為智齒阻生。
大多數智齒是前傾阻生的,約呈45°角頂在第二磨牙上,從而形成一個夾角,容易食物嵌塞,久而久之造成齲齒,甚至牙髓炎,就算沒那麼嚴重也會影響第二磨牙的壽命,所以建議儘早拔除。
長智齒后最常見的癥狀是“冠周炎”,輕度可表現為脹痛不適,當咀嚼、吞咽、張口活動時疼痛加劇,如病情加重,疼痛可放射至頭部,可能伴有膿液溢出。
患者缺單顆或多顆牙, 醫生一般都建議在一定時間範圍內進行修復。 否則不止美觀、吃飯、說話會受影響,缺牙兩側的牙齒還會向中間傾斜,相對的牙也會越長越長,造成牙齒排列不齊和咀嚼功能的紊亂。